星期二, 七月 15, 2008

母语教育

母语最简易的诠释按照字面和望文生义,直接地指向母亲的语言。这种诠释固然有合理之处,但是有狭隘的缺陷。因此,如果直接把淡米尔语作为印裔子弟母亲的语言,万一其母亲其实是口操马拉雅拉姆(Malayalam)语的,就产生矛盾了。

不难理解,这样的矛盾必须用母语的延伸意义来加以容纳,否则,国中所号称的母语班就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了。于是,母语就必须是一个更有概括性的概念,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依照族群的分野来定位。要不然各自以方言来定义母语,岂不是方寸大乱?

以族群作为一个抽象群体,同时又有一个群体所承认的“母亲”,并且用一种族人都能承认是母语的语言来定义,就可以糅和上文说的矛盾了。

但是,这样来定义母语仍然有不足之处。比如,是一个被领养的孤儿,其母语是算在“生母”上呢,还是“养母”?肤色白晰的高加索人被肤色较深的长屋里的伊班人收养,从小就接受伊班语的熏陶,对高加索语一窍不通,可以说这个不承认高加索语才是其与生俱来的母语的高加索人数典忘祖吗?更极端的例子是狼孩,这甚至已经丧失了讲人话能力的“狼人”,可以把他用来认识世界的狼语作为母语吗?

说“生娘不及养娘大”应该是相当多人所接受的。因此,被领养的人把其自小学习的语言作为母语,应该不会为人们所反对。

但是,又一个活生的例子,马来半岛上的夿夿娘惹的母语,是其父母自身所熟悉的马来语,还是追溯到他们数百年前的祖先口操的语言?

又或者这么说,打算在中学母语班学习华文的马来人,是否应按其“非母语”关系而加以制止?当然,关心华文在国民中学的生存问题会问及,说要找到足够的华人意愿已经很困难了,何况要奢望马来人能帮上一把。但是,记住,一种语言不是只属于一个民族。

更关键的问题是用哪一种语言学习如何成长,如果在孩子们无法选择的情况下,自诩为有权力的成人必须承担责任,给予孩子们一种良好的成长空间。否则,在小学起被强制用一种根本未曾使用的外语来学习,孩子们面临的是怎样的一种窘境?这一问,就是有关似乎已经被确定下来的,用英语学教数理课目的难题。

有官员以为以英语从小学数理是提高掌握英语能力的好办法,撇开师资等有待解决的问题,英语学习数理对于理解数理科目有什么帮助?会不会因为适应能力不足下,只学到了一些英文单词,但是无法用以连贯推理?

感情因素的至关重要被很多只顾理性思维发展的科学迷所忽略。人是有感情的,而且感情用事是人的基本生存强大的支撑,一旦企图完全与感情脱钩,会有失去人之有灵气的精华部分。所以,基于感情而培养出来的学习方式,往往影响很大。

自然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最佳方法,任何用外力强加于人的做法不多不少都会引起反感。但是,为了政权地位而赞颂所有已经自己决定执行的方案而妄顾反感这一事实,并以种种名目加以掩饰存在的问题,无疑是目光豆大的短视。

学习母语与否不在于强迫,至于孩子们有没有能力判断自己的未来而会选择学习的媒介,这一点不仅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也是教育政策制定人必须超越政治权力地去谨慎执行的。
(2006/9/17)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