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三月 05, 2007

要采取怎样的态度?

在悬赏50万揪出贪污者之际,在禽鸟遭受人祸之际,在东南亚政治气候风云变幻,菲律宾的阿罗约夫人和泰国的他信正面临政治生涯的大风浪之际,在大马石油产品价格大大上涨之际,关注好像不怎么切身的问题是否不近人情?一般老百姓能做些什么?无动于衷吗?还是自怨自艾对着不能改变的事实?但是事实无法改变吗?

人活在这世界中,有没有无时无刻不逼近的无名畏惧感?如何能以不变应万变?一连串的问号,目的是要激起思潮。但是只怕却步的人不在少数。16世纪法兰西思想者笛卡儿在他的火炉里沉思着,他要应付的不是禽流感,不是政治动荡,不是物价腾升,而是好像不大切身的问题:存在的问题。

自以为清醒的人们是不是正发着一场大梦?还是在冥冥中有一个威力无比的恶魔在欺骗着人们?笛卡儿臆想的结果被浓缩成一句话,“思所以在”(Cogito Ergo Sum)。一部分人接受了他近乎无懈可击的稠密推论,一些人仍然抱怀疑态度,但是最多的还是无动于衷,事实就是事实,谁说些什么都不能改变事实。

但是事实真的改变不了吗?已成事实当然无从改变,最多也只能纂改史书,用一些自欺欺人的词语粉饰掩盖;未成事实而将成事实的,莫非也无法改变?成不成事实,难道就那么宿命?大概不会有人希望生命只是恶魔影响下的一场大梦。

事情未发生前,谁能预知?科学界有种种通过实验和推论而来的方程式预测世界的变化。但是由于掌握不了所有的变数,没有一个普遍地能描绘事件变化的方程式能准确无误地预知未来。再多的近似值也无法精确地与未来重叠,只能事后孔明,叹息事实的无法改变。

如此说来,世界向人们展现的是多样化的,不能牢牢掌握的,难怪人们普遍上有一种无名的畏惧,对于不知道的事情难免有一种无力感。年前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迩来的H5N1感染人类,对于病毒这种微生物的无力感所生之恐惧就更加不难理解了。

但是可以理解不表示可以面对,却至少提供了一条面对充满未知的将来的线索,可以从而决定要采取怎样的态度,选择勇敢还是懦弱。

存在的大问题还不止是某物存在与否而已,在于懂得思想的人们而言,生存的问题还不止是呼吸吃喝而已,还涉及如何生存的问题。在四周一切都好之际,大家都是无忧无虑的,但是多变的事实让人们无法不忧虑。

笛卡儿表面上是要证明上帝的存在,他的六个沉思向大家显示了他思考的过程,虽说他的论调不免未能尽善尽美,甚至于导致整个"现代化"趋向崇尚个人,但是他毕竟是刻划人类思潮的伟大思想者。

对于个别事物能不能有一致的态度?问题所开启的思路比诸答案所提供的寓所何者为优?这些仿佛缥缈的形而上的问题,展露了人类面对世界无常某种态度。要如何选择,人人应该扪心自问。

在贪污腐化在华校尘嚣日上时,道德观念再次考验人们对金钱收买人格的诱惑力。八旬老人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印尼的苏哈多两个过去的铁腕汉子安然无恙地在世人面前挥手,仿佛以苍苍白发告别他们呼风唤雨的廿世纪。

(2006/3/5)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