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十二月 06, 2007

从以黎冲突论和平

以黎冲突近日有愈演愈烈之势,导弹在地中海畔上空横飞,不但炸毁了军事目标,就连大量平民、以致联合国维和人员也不幸被命中。

马来西亚的国际护照上标明:除以色列外,此护照在所有国家有效。除了极少数人因为特殊原因曾涉足该地外,说马来西亚人不曾进入以色列国土并不为过。因此,说马来西亚国民不认识已经绝交的以色列完全可以成立。

据称,目前马来西亚通行的中学历史课本是严重失衡的。这种指责往往是根据有关伊斯兰历史的篇幅占了太多部分来衡量。历史书写本来就是权力的象征,谁掌握权力谁就有发言权,所谓的中立描述,永远是笼罩在无知面纱之下的乌托邦。

就因为国民对世界的观点个别不同,所以要借助教育来营造和谐的世界观。然而,编撰教科书终究不能面面俱到,几乎是放诸四海皆准,只是程度会因为取角的镜头不同而有所差异。

是谁给真主党贴上了恐怖分子的标签?日前在东盟会议会场外示威游行者,显然说大美国主义、新保守主义是始作俑者,以致有要杯葛美国货的建议。他们也会同时指出,其实联成一气的以色列和美国才是真正的恐怖分子。这种互贴标签的行为,当然是在形势强的一方取得了更多支持。

战火据说是由导致两个被绑架、三个丧命的以色列士兵的一次行动所引起的。事发地点隶属于黎巴嫩境内,这里难免有国家主权谁属的疑惑,到底是哪方比较有意掀开战幕,这点就那很像借口的起因难以断定。

在以色列的先进军事配备之下,黎巴嫩一方的死伤人数以十倍数超越以方是不难想象的。然而,与无辜受害的平民百姓的数目相比,那些被誉为英雄的战士死伤是小巫见大巫的。

真主党、锡安主义、哈马斯、法塔赫、耶路撒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单这些专有名词的堆砌就够叫人头痛了,到底谁是谁非,不能是形势比人强的一方说了算。圣地耶城承载了太多的历史包袱,真理能否从城区的分割看出什么端倪实在难说。

犹太民族不能用日耳曼纳粹犯下的弥天大罪来为自身的罪行开脱是很明显的,何况反犹太分子(Anti-Semantic)并不见得都是穆斯林,更明显的是伊斯兰很难和纳粹划上等号。以色列这种以令人难以理喻的根据对世人狂轰滥炸作为世人赎罪的条件固然是完全不能成立的,但是另一方面的弱势群体难道就必须怨怨相报?用复仇的心理来解决恩怨是不会是和平收场的。

平民百姓最期望的不会是表面美丽的烟火背后狠毒的杀戮,但吊诡的是,最多者的意愿不一定是最终结果--或许说,战斗原是生命的本质,不管愿不愿意,冲突仍然必须发生?低头接受耻辱是否乃不可容忍的态度,人类无可奈何的自尊心是否是活命的最终归属?还是说带着尊严死去的价值更加高尚?人类自诩是万物之灵,但是从完全遵从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这一点来看,离开完美的灵性还很远、很远。

这场战没有可以坐视不理的人,它并非远在天边,反而是近在咫尺。意识形态上的矛盾要是没有很好的真诚对话,和平共处的景象是暂时性的。择善而从如果是强者的意愿固然好,不过,对善恶的价值观分歧是无法消弭的。看来,把和平作为最终的安心,只有在世界末日的来临才能实现。

(2006/8/6)

标签: , ,